scotthsu41的遊記

2016-08-25

20160825 勝興車站與龍騰斷橋之旅(影片欣賞)
 20160825周2與老哥們登山健行,周4陪老婆走走,還不錯的安排,今天就來一趟,勝興車站與龍騰斷橋之旅,來到勝興車站了,也依例來一張,出遊前合照,勝興車站旁,商店林立,已廢棄的車站,正盡心力貢獻其殘值。

 台灣山線鐵路,始建於明治35年(1902),為日本據台後的第七年。明治40年(1907)於此地設信號站(號誌所), 供列車會車調度之用;昭和5年(1930)設「十六份驛站(車站)」,開始承載客運。 「十六份」為「勝興」之舊地名,與當地伐樟樹、製樟腦的歷史有關。早期當地曾設有十六座蒸餾樟腦之爐灶,因而得名。光復後此地更名為「勝興村」,民國47年(1958),十六份站名改為「勝興站」,勝興車站海拔四O二.三二公尺,為台鐵縱貫線的最高點。車站站場處則豎立一座「台灣鐵路最高點」的紀念碑,站場斜坡有水泥塑成的「十六份」三大字。

 離開勝興車站,前往騰龍斷橋,這地方舊名「魚藤坪」,相傳先民來此拓墾時,附近鯉魚潭魚精作怪,於是農民在山區種植魚藤, 又將附近最高的山峰命名為「關刀山」,以鎮壓鯉魚精,為「魚藤坪」地名之由來。 台灣光復後,「魚藤坪」改名為「龍騰村」,「魚藤坪斷橋」改稱為「龍騰斷橋」。

 魚藤坪橋完工於明治40年(1907年),跨越魚藤坪溪,北端四孔拱磚,南端兩孔拱磚,採上承式鋼桁樑及鋼鈑樑組成, 為當時縱貫鐵路上最大的拱橋。由於橋樑壯觀優美,更成為當時台灣總督府宣傳的一項重要政績。1935年的大地震, 造成舊山線鐵道柔腸寸斷,魚藤坪磚造的橋拱亦嚴重龜裂,而不堪再使用。

 南北岸的斷橋遺跡,各展現不同的風華;北岸斷橋佇立於空曠處,在藍天白雲襯托及輝映下, 典雅優美;而南岸斷橋隱於山林,磚造的拱橋為樹根纏繞密覆,愈見歲月滄桑,令人動容,賞景一番後,踏上歸程,同時結束今天勝興車站與龍騰斷橋之旅。
  • 本篇所屬分類

    郊山

  •  

     

1 相關主題